访问次数:

灵活配置型基金面临考核难题 需进一步细化评价标准

(2016/06/23)
来源:新华网
        市场震荡不已,灵活配置型基金大扩容,但考核方面的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近日,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灵活配置型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千差万别,投资仓位高度灵活,给业绩考核带来难题,呼吁进一步细化灵活配置基金的分类和评价标准,构建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
 
        大发展后考核成难题
 
        “股灾”之后,绝对收益策略大行其道,灵活配置型基金也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数据显示,截至6月22日,此类基金数量已达到721只,较一年前增长66.9%,全市场占比高达23.59%,在主动权益类基金数量的比例达到45.6%,为主动权益类产品中数量最多的类型。
 
        以“绝对收益策略”、“0~95%高度灵活仓位”为卖点的灵活配置型基金迅速扩容,一些问题尤其是如何考核这类产品也随之凸显出来。 近日,多家公募基金高管向记者透露,公司针对如何考核灵活配置型基金业绩比较犯难。北信瑞丰基金副总经理高峰表示,灵活配置型基金设置的业绩比较基准不统一,难以确定基金产品在全市场的位置。
 
        根据记者的统计,当前灵活配置型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差别很大,有的是参照固收类产品的基准,如“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3%”、“五年期国债收益率”等;有的则是参照权益市场基准,如“沪深300指数*80%+一年期国债指数*20%”;还有的是参照股债平衡策略产品的比较基准,如“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5%+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45%”;有的则是跟踪行业指数,如“沪深300金融地产指数收益率*65%+中债国债总指数收益率*35%”。
 
        “业绩比较基准各不相同,所追求的收益目标和承担的风险特征也千差万别,放在一起考核评价,不具备可比性。”高峰说。
 
        高度灵活的仓位设置,也让灵活配置型基金在业绩比较时难以操作。北京一位大型公募基金经理表示,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在0~95%,各家公司的仓位中枢是不同的,放在一起比较也就是对仓位悬殊的基金进行排名,是不公平的。“有的公司内部仓位中枢在30%,有的则是70%,很难找到相应可比的数据,即便比较了,获得的数据也是不科学的。”该基金经理说。
 
        呼吁细化分类 倡导公平合理评价标准
 
        据记者初步了解,业内针对灵活配置型基金的评价目前主要分为类绝对收益和类混合型基金两种基准,在具体评价时又会遇到业绩比较方法粗略、涵盖范围太广等问题,进一步细化灵活配置型基金的分类和评价标准成为业内的共同期待。
 
        有基金公司人士建议,如果能以相似的业绩比较基准和投资目标一起排名,可能会公平一些。但实际上,各只基金的投资风格和投资方向不同,即便按照类似的业绩比较基准放在一起考核评价,也难以做到完全的合理和公平。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认为,对这类基金进行科学评价,首先要定义灵活配置型基金分类的基准,再按照这个基准对此类产品进行比较。这个比较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基金本身的业绩比较基准;二是基金的投资目标和风格;三是考察市场上同类型相似产品的业绩。”江赛春说。
 
        上述北京大型公募基金经理表示,灵活配置基金的分类还需要细化,目前的两类基准无法涵盖投资风格差异如此巨大的品类市场,如此比较有失公平。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认为,灵活配置型基金已成为主动管理基金的最大品类,现在投资者甚至基金公司还未详细了解这一类型的收益风险和投资风格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细化分类评价标准,营造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0~95%‘顶天立地’的仓位设计,显示基金是要做大类资产配置的,科学评价也有利于考察公募公司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王群航说。

关闭

政策法规